2025年5月14日,“2025哈萨克斯坦旅游局中国路演”在广州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哈萨克斯坦旅游局联合阿斯塔纳航空共同主办。
作为哈萨克斯坦深化中国市场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本次路演活动汇聚哈萨克斯坦重点旅游城市代表、航司、中国旅游企业及行业嘉宾,通过行业对话、资源展示与深度洽谈,全面呈现丝路古国的文旅新风貌,为中哈旅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印证潜力,中哈旅游合作迈入黄金时代
据哈萨克斯坦旅游局代表现场介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客源国,在2024年数据表现亮眼——2024年赴哈中国游客达65.5万余人次,较2023年增长78%,几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倍。入住酒店等设施的中国游客数量也上升至17.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6%。亮眼增长背后,得益于中哈30天免签政策、航线扩容及围绕“2024中哈旅游年”所举办的的30余场活动的成功推广。
2025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合作步伐持续加速。2025年5月14日,哈萨克斯坦旅游局在广州举办B2B会议;5月15日至17日,在阿拉木图市局的协调下,哈萨克斯坦旅游运营商将参加GITF 2025(广州国际旅游博览会);2025年4月10日至1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摄制组访问哈萨克斯坦,录制有关中亚旅游的纪录片,这些活动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哈萨克斯坦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传播声量。
此外,3月31日,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正式开通,该路线现在每周运营三次(周二、周四和周日),为华南客群提供更多往返的便捷选择。
目的地焕新,政策与技术赋能体验升级
2025年,哈萨克斯坦通过多维政策创新全面激活跨境旅游市场潜力,针对中国游客推出三大核心举措:
政策层面,签证互免政策实现常态化升级,中哈公民可享受30天免签待遇,彻底打破跨境旅行行政壁垒,为说走就走的中亚丝路之旅奠定政策基础。
服务便利化层面,哈萨克斯坦全境接入微信支付系统并持续加密空中走廊,新增广州、成都等战略城市直飞航点,使每周中哈间执飞航班量同比提升40%,构建起覆盖主要客源地的“4小时航空圈”。
与此同时,以“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为主线,全年策划实施超过50场文旅节庆、艺术展览及民俗体验活动,通过那吾热孜节、国际马术文化周等品牌项目,将突厥斯坦古城遗址、恰伦大峡谷地质奇观等资源与现代文旅场景深度融合。
以上三点形成“政策红利+基建升级+文化赋能”的三轮驱动模式,为跨境旅游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探寻丝路秘境,多元资源重塑中亚旅行定义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凭借多维度魅力,打造差异化旅游标签,塑造中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竞争力——
自然秘境:阿拉木图周边的天山支脉雪山群峰以终年积雪的壮丽景观成为户外探险者的天堂,卡因迪湖因地震形成的“水下森林”奇观与恰伦大峡谷的红色岩壁地质公园共同构成地球科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形成集高山徒步、生态摄影与地质科考于一体的复合型自然体验。
文明交融:突厥斯坦古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亚段现存最完整的商贸枢纽,其宣礼塔与商队驿站遗迹见证着古代欧亚大陆的文明交融,而阿拉木图现代艺术馆内游牧主题数字艺术展与草原风格装置艺术的碰撞,则构建起传统毡房文化与当代艺术表达的对话场域。
沉浸体验:游客可观看哈萨克族传统“克孜库瓦尔”马背竞技,在锡姆布拉克雪山牧场入住装饰着刺绣壁毯的手工毡房,更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库热斯角力技法或制作植物染色的毡制品,实现从“观光者”到“在地文化共创者”的角色转化。
这种将自然禀赋、历史文脉与参与式体验深度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正助力哈萨克斯坦打造“一带一路”沿线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哈萨克斯坦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丰富的体验迎接中国游客。此次路演不仅是一次旅游资源推介,更标志着中哈文旅合作迈向新阶段。相信未来,中哈两国将以政策互通、产业联动、文化共情为引擎,让丝路古道焕发新时代光彩。
* 图片由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