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票选
探店
首页 > 旅游资讯
克拉科夫—波兰之心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6日  来源:波兰旅游局

如果用一个最小的圆把欧洲圈起来,那么圆心就是一座叫克拉科夫的城市。想要读懂波兰这个神秘的国度,请一定来此一游。

她位于波兰南部边境,却是整个民族的起源地。世界遗产名录上的多处名胜,也坐落于此。想要读懂波兰这个神秘的国度,请一定来此一游。

如果用一个最小的圆把欧洲圈起来,那么圆心就是一座叫克拉科夫的城市。她位于波兰南部边境,却是整个民族的起源地,南临雄壮的塔特拉山,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蜿蜒而过。世界遗产名录上的多处名胜,也坐落于此。想要读懂波兰这个神秘的国度,请一定来此一游。

克拉科夫是波兰的故都,是波兰第三大城市,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波兰王朝于1038年建都于克拉科夫,14至16世纪全盛时期期间,与布拉格和维也纳鼎足而立,是中欧三大文化中心。二次大战期间,波兰全境陷入战火,仅有克拉科夫悻免于难,完整保存了中世纪的旧城光华,因此联合国科文教组在1978年把克拉科的旧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波兰的梦想年代

克拉科夫曾作为波兰的首都数个世纪,今天波兰人依然以这座古都而自豪,因为它代表了波兰那段岁月的种种荣光。

公元700年前后,克拉科夫城始建,在俯瞰维斯瓦河的瓦维尔山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和一座教堂,最初的防御性贸易城镇逐渐发展起来。10世纪中叶,波兰各部落统一,开始了皮亚斯特王朝的统治。

11世纪,克拉科夫成为王国首都。自此以后,一代又一代意气风发的国王在这里开始规模宏大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以中央集市广场为中心的放射性城市布局:中央集市广场是横平竖直街区中的关键地点,无数街道从这里延伸开去,一直伸展到城墙脚下。广场四周环绕着教堂、修道院、钟楼和方塔,再往外是17、18世纪建造的一系列富户宅院,教堂尖塔掩映下的是中产阶级建造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住宅。

文艺复兴时期的克拉科夫是欧洲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学之城、科学之城。克拉科夫大学是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中心,是科学家哥白尼的母校,也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女诗人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的母校。

克拉科夫大学即为后来的雅盖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是波兰第一所大学,由卡齐米日三世创建于1364年。雅盖隆大学各学院分散座落于市区,其中的高等学堂(Collegium Maius)是全波兰最古老的大学建筑,现已成为博物馆。

16世纪,波兰的地理版图迅速扩张,克拉科夫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南,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将首都迁往华沙。

或许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辉煌以及二战期间的幸免于难,让克拉科夫城洋溢着自由、沉醉和放松,这里的人们热情,可能去银行汇个款,柜台的服务人员也会和你热情地攀谈几句;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谈谈历史,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显得举重若轻;老城区的中央广场上街头艺人的弹唱声、熙攘的人流中的欢笑声交织在这座惬意悠闲的古城。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流亡国外数十年,最终在1990年代回归故里,选择在克拉科夫度过余生,尽管树高千丈终归也要落叶归根,也许这里的安逸也是米沃什选择这座城的原因。

卡齐米日的往事

1335年,皮亚斯特王朝末代君主卡齐米日大帝(Kazimierz the Great)再度统一波兰的,在克拉科夫附近修筑了新的卡齐米日城。15世纪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下诏准许犹太人在克拉科夫经商,成为欧洲大陆对犹太人开放最早、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卡齐米日曾经是欧洲最大的犹太社区。

“二战”期间,波兰全境陷入战火,幸而仅克拉科夫成为“无战争摧毁的地方”,但宿命终究无法避开,克拉科夫也存在战争带来的悲剧,它便是卡齐米日犹太街区上演,看过电影《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的话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回关联的镜头。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军在卡齐米日设“隔都”,逼迫周边地区的犹太人住进“隔都”,以区别“管理”,当时,先后有6.8万犹太人生活在这里。“隔都”的墙形状、材质和颜色都与坟墓很像,居住其中仿如被活埋一般,墙内的艰辛与苦难都非墙外人所能想象。

图2一the Kazimierz district, the Remuh cemetery(Barbara Furmanik摄)

战后,犹太人基本都离开这片伤心之地,就只剩下一些犹太教堂和周边犹太公墓向往来的人们展示着齐米日城最不堪回忆和忘记的伤口。

古老遗存的记忆

历史匆匆远去,克拉科夫的脚步却可以放缓,徜徉在克拉科夫老城,仿佛在历史书籍中散步,恍惚间就穿越回中世纪欧洲,回放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记忆。

中央广场

(Main Market Square)

位于克拉科夫市中心的中央广场,是欧洲最大的市集广场,重建于文艺复兴时期。

纺织会馆

(Sukiennice)

在广场正中,14世纪重建,当时商人们在此经营各种布料。现在建筑的一层是各式纪念品商店,二层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展示18-19世纪波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市政厅钟楼

1820年因开辟广场而拆除的老市政厅残存部分。它的地下室曾经是带有中世纪刑场的监狱。建于13世纪末。钟楼顶层的观察平台对游客开放。市政厅钟楼是克拉科夫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

圣沃伊切赫教堂
(Church of St. Wojciech)
位于中央广场和卡瑙尼查大街(Kanonicza Street)的交叉,属于完整保存下来的11世纪罗马建筑,是波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圣玛丽教堂

(St. Mary Basilica)Wojciech)

位于广场东北角是哥特式风格的圣玛丽教堂(St. Mary Basilica),始建于1355年,到16世纪初才有今日所见的规模。教堂内装饰多为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其艺术价值非常高。最为著名的是圣坛上的彩绘木雕,是德国16世纪雕刻大师施托斯(Veit Stoss,1447—1533)耗时12年完成的作品。教堂有两座高低不同的钟楼,数百年来每到整点,钟楼上的号手就吹响长号报时。

圣彼得与圣保罗天主教堂

广场南面是卡瑙尼查大街(Kanonicza Street),路两旁多为16世纪的古建筑,其中54号是圣彼得与圣保罗天主教堂,是克拉科夫第一座巴洛克风格建筑。

图一the church of Peter and Paul Apostles at Grodzka street (Archive of th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of Poland摄)

瓦维尔城堡

瓦维尔城堡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建成于12世纪,16世纪被大火焚毁,后来以文艺复兴风格重建,成为波兰最大的古迹群。瓦维尔城堡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波兰王室的住所,是波兰的国家象征之一。

自1930年以来,城堡已经改为国家博物馆,是波兰最顶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历代国王用过的兵器、酒杯、东方珍宝、意大利名画、精美的金银线挂毯以及早期巴洛克风格的起居厅,唤起人们对当时皇家生活的无尽想象。馆藏的东方艺术和奥斯曼艺术品的藏品规模也是波兰首屈一指的。

瓦维尔主教座堂

毗邻城堡的瓦维尔主教座堂,是波兰的国家圣殿,波兰历代君主在此举行加冕仪式,14世纪以后的波兰历代君主也多安葬于此。2010年4月,坠机遇难的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及夫人玛丽亚•卡钦斯卡亦安葬于此。

同时,波兰许多著名人物也都长眠于此,如波兰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Juliusz Słowacki),诗人、剧作家、画家、雕塑家塞浦路斯•诺尔维特(Cyprian Norwid)等文学大师。

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雕塑

(Tadeusz Kosciuszko Monument)


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1746-1817),波兰将军,因崇尚法国自由哲学思想而赴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将军的助手并取得美国国籍。1784年回到波兰,领导波兰独立运动,是波兰和美国共同的自由、独立和民主英雄。今年是柯斯丘什科逝世200周年,在立陶宛和柯斯丘什科基金的支持下,将举办纪念活动。世界遗产中心强调:直至今天,柯斯丘什科倡导的理念和信念依然意义重大。

从一座城堡到新旧两个城的发展路径,是克拉科夫独具一格的城市发展特色,旧城区像果核一样被包裹在绿地、城墙及新城中间的格局,成为中世纪欧洲首都的一个样板。保存下来的不同文化遗产,体现了从罗马风格到现代主义的建筑样式,建筑上历代重修的痕迹是城市变迁的物质见证,也是艺术风格演变的记录,并持续激励着不同时期人们的设计灵感。更为重要的是,现今的克拉科夫老城区没有迫于变身大都市而失去原有色彩,依然保持着中世纪风貌,却不是老气横秋的模样,人们还在这里散步、聚会、歌唱……中世纪风情与当代生活以一种既不伤害古城典雅、也不妨碍生活品质的和谐方式融合在这片满载历史与回忆的空间,继续谱写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篇章。


文章关键词:波兰 克拉科夫
更多波兰旅游局资讯
  • 波兰个人旅游签证已开放,入境波兰无需核酸检测!

    2023年01月19日

  • -End-

    本文由"旅游休闲全媒体平台"发布

    旅游休闲网 旅游休闲微博 旅游休闲微信 旅游休闲杂志 旅游休闲APP
    骏旅行网 骏旅行微信 骏旅行APP 骏艺术网 骏艺术微信
    骏高尔夫网 骏高尔夫微信 骏高尔夫APP 旅游休闲GOLF杂志 骏视频

    评论列表